“辣”出产业兴旺引领路 “椒”好乡村振兴新答卷

发布日期:2023-08-07 14:47信息来源:亳州市总工会浏览量: 【字体: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展览馆,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芦庙镇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市最北部,处于苏鲁豫皖交汇地带,素有“鸡鸣闻两省,犬吠惊三县”之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镇党委书记董衡、镇长陶钧团结带领广大干群传承“红韵芦庙”精神,紧紧围绕“一园一站一红一黑”的战略目标,全力书写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皖北烈士陵园(一园)”庄严肃穆,全园建在芦家庙战斗的遗址上,占地面积207亩,是以红色文化向人民展示与对外交流的平台,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精神殿堂,是皖北地区最大的党性教育基地。当前,已与芦庙镇红色文化展览馆共同作为:集文物史料、科普教育、集中观光为一体的“红色堡垒”,成为展示当地历史文化、收藏文化和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镇党委政府正坚持“科学性、实物性、艺术性、地域性、普及性”的发展原则,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将皖北烈士陵园打造成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级红色文化旅游示范区。

    “京港高铁芦庙站(一站)”紧邻皖北烈士陵园,是商合杭高铁进入安徽省境内的第一站,也是全市的三大客运站之一。看那飞速疾驰的列车,巍峨挺拔的站台,通南达北的始末站,让革命老区散发出科技时代的新魅力。目前,全镇正依托高铁芦庙站和皖北烈士陵园背靠背的独特条件,将交通优势与文化资源相结合,并积极发挥其在旅游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带动作用,领航全镇向着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向尽情驰骋,努力打造省际交界的著名红色文旅高铁经济特色镇,为亳州文化名城建设增彩添色。

    “火红的朝天椒,红火的好日子”。芦庙镇朝天椒种植已有30余年历史,群众积累了一定的种植习惯、经验和技术。近年来,芦庙镇党委经过多次调研和认真谋划,决定把朝天椒种植作为全镇特色农业产业来抓,并成立以联系村班子成员为组长的“八个朝天椒产业发展督导组”,细化网格化包保体系,深入开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全力推进朝天椒产业发展“三步走”战略。在现实实践中,通过坚持“人才战略”,不断规范化辣椒管护要领技术;通过推进“良种工程”,自主探索研发高产量、绿色化的新品种;通过创新“套种模式”,切实提高广大种植户的亩产净收益;通过深化“设施保障”,有效增强朝天椒基地的防汛抗旱能力,多措并举助力椒农效益最大化,真正让广大群众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2022年,全镇朝天椒规模化种植3.4万亩,预计生产总值可达两亿元以上。

    “小小何首乌,致富‘金疙瘩’”。中药材何首乌种植集中连片,规模面积稳定在1万亩左右。金秋时节,走在村里的田间小道上,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紫乌藤蔓映入眼帘,娇滴欲翠。近年来,芦庙镇党委不定期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传授群众种植技术,帮助种植大户科学田管,提升亩产净收益,促进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全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依托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强化与主城区及周边地区间的联动效应,聚集多种要素,不断延伸何首乌产业链条,积极打造特色中药材(含花茶)的生产加工贸易基地。

    “辣”出产业兴旺引领路,“椒”好乡村振兴新答卷。如今的芦庙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在“红韵芦庙”精神的引领助推下,英雄智慧的全体干群坚定朝天椒特色产业发展不动摇,奋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芦庙作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埋头苦干、砥砺前行,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芦庙镇人民政府  张元龙 男 29  1835601192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