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 护

记涡阳县辉山革命烈士陵园三代守陵人侯传宇

发布日期:2024-05-08 15:29信息来源:亳州市总工会浏览量: 【字体:  

    
    春末夏初的一个清晨,天空下起了小雨,乘车一个多小时,我到达曹市辉山革命烈士陵园。雨中尚有寒意,微风在树林间轻轻吹拂。我拾级而上,脚步放轻,唯恐惊扰沉眠的英灵。
    涡阳县曹市镇辉山行政村位于涡阳县东部,距离涡阳县城29公里,县道涡宿路自东向西穿村而过,地势平坦,交通极其便捷。村内共有10个自然村庄,14个村民组,1142户,总人口5106人,人口密度较大。辉山革命烈士陵园就坐落在辉山村,内有“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涡北抗日殉国烈士纪念塔”和新四军牺牲烈士纪念碑,是皖北最早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园,于2003年被命名为亳州市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暨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辉山烈士陵园,一座不朽的丰碑。
    辉山顶上,细雨挡不住塔碑上“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涡北抗日殉国烈士纪念塔”20个烫金大字的光芒。陵园中,一块一块矗立的纪念碑下,埋葬着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战士。纪念碑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当年,国家危亡时刻,他们付出生命,把热血洒在抗日的战场上,拯救国家危难。大部分都是20左右的热血青年,最小的只有16岁。一路看下来,让我眼眶湿润,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都知道战争会死人,是什么让这些勇士奋不顾身从各地赶来,奔赴战场,在枪林弹雨中,献出宝贵生命?是坚定的决心,是信仰的执着,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
    在烈士陵园门东侧,有一棵被火烧焦的泡桐树特别显眼,从残缺的外观看,曾经的树身很粗壮,经过大火烧灼,如今只剩下一侧的树皮,被人为焊接的铁架框在里面,枯树依靠着铁架站立着。树身大面积被烧空,向南一侧的树身,全部成了黑色,在众多松柏中,很突兀的存在着。
    我以为它死了,以为铁架的支撑,只是告诉人们,这里有一棵被火烧过的死树。直到我的目光循着树身转到一侧时,惊讶的发现,树根部长出一棵树,粗壮的树干冲向天空,茂密的树叶,遮盖着老树的枯枝,在雨中,生命以前仆后继的方式,展示着不屈与执着。这是自然界的规律,是生命力量的诠释,更是千百万中华儿女奋勇向前,努力奋斗的象征。
    望着支撑老树的铁架,我暗自庆幸。在乡里,这种枯树,通常会被砍下来,挖出老根,拿回家烧火。庆幸有人保护了它,得以很快生长出新芽,长成参天大树。
    最先提出保护老树的人,是侯传宇,也是我今天要采访的人。
    侯传宇,辉山革命烈士陵园守陵人,侯家三代守陵人中,第二代守陵人。
    在烈士陵园西侧忠烈祠,我见到了68岁的侯传宇老人,细雨中的老侯,个头不高,微瘦身材,像一颗松柏站在台阶上。
走进忠烈祠,我简单说明了来意,请他说说这些年的经历。过往回忆的触动,他眼眶湿润,神情有些激动。随着话题慢慢展开,我被带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4年夏,四师十一旅驰骋于豫皖苏边,先后拔掉日伪据点新兴集、袁店集等。攻打袁店集战斗中,有24名优秀战士壮烈牺牲。遗体就埋在辉山脚下。
    1944年8月,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师长率第十一旅和第九旅主力挺进津浦路西,在夏邑八里庄战斗中,彭雪枫师长不幸被流弹所伤,壮烈殉国。我军同仇敌忾,英勇奋战,逐步收复路西革命根据地。我十一旅和分区所属部队在收复路西根据地的数百次战斗中,光荣牺牲300余人。1945年夏,部队在龙山休整时,根据十一旅司令部首长指示,决定在灰山修建一座革命烈士公墓,把一年来涡北抗日阵亡的将士安葬在一起,责成三十二团政治处宣传股长丁永年同志主持其事。
    同年12月,革命烈士陵园落成。同时中共雪涡县人民政府于颁发布告,决定改“灰山”为“辉山”,将建于唐朝开元五年(公元718年)“大圣寺”改名为辉山忠烈祠。
    那时候侯传宇的父亲侯小臣,二十多岁,是一名热血青年,他积极主动投入了烈士陵园建设。
    三十二团政治处宣传股长丁永年进入辉山后,成立了陵园建设筹备委员会,李晨任筹备委员会会长。他们邀请地方开明绅士,请来木、石、泥、画等师傅,多次召开商谈会。全体人员分工具体,密切配合,群策群力,工程进度很快,于1945年12月工程全部竣工。以往荆棘丛生、寂寥荒凉的“灰山”,被建设成巍峨壮观、庄严肃穆的“辉山”烈士陵园。从建筑施工到竣工完成,一年多的时间,侯小臣跟着忙乎了一年多。
    丁永年又要出发赶赴前线了,临走时,他找到侯小臣,告诉他部队要出发了,托付他以后多照看一下烈士陵园。憨厚的侯小臣没有犹豫,立即就答应了下来,承诺侯家世代守护辉山革命烈士陵园。
    这一承诺,侯家三代人就守护了77年。侯小臣守了39年,直到他晚年疾病缠身,行动不便后,才把守陵的任务,传给了第二代守陵人侯传宇。
    
    一九四六年六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当地的土顽带着伪军破坏了辉山烈士陵园.他们拆掉围墙,扒倒牌坊,砸断对联,打碎碑石,拆除亭子,毁坏匾额,并强迫群众拉倒纪念塔和发掘烈士墓。侯小臣带着群众,与伪军不断的周旋,终于保住了碑塔,护住了主碑石。
    一九四七年,我军展开了大反攻,取得全面胜利。党和政府怀念烈士功绩,关心烈士陵园,进行了第一次修复。全国解放后,一九六四年,进行了第二次修复,一九七九年进行了第三次修复。重修了纪念塔,加固了烈士墓,修筑了围墙,种植了松柏,并将断碎的四块石碑换成新的,其中包括纪念彭故师长、雪枫同志的五星型石碑,足慰忠魂于泉下。多次的加固修复,干活的人群里,都有侯小臣的身影。
    在侯传宇家中,我看到侯小臣的画像,线条清晰,轮廓分明,眉宇间透露着与侯传宇相似的地方。我突然感觉绘画手笔似曾相识,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直到回家后,在网络上看到一幅神笔警探林宇辉为牺牲烈士画的画像,才判断侯小臣的画像是神笔警探林宇辉的手笔。在网络上下载了林宇辉的照片,发给侯传宇的儿媳妇刘红丽,让她转给侯传宇看看,在侯传宇那里得到了证实后,我很开心,也能理解林宇辉警官当时的心情。
    侯小臣是革命烈士的守陵人,也是侯家第一代守陵人。他守护的,不止是一座陵园,是我们国家的一段历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座丰碑。
    
    1984年,年迈多病的侯小臣,把二儿子侯传宇叫到家中,叮嘱他接替自己,守护好烈士陵园。
    此时的侯传宇,正值青春好年华。家中兄弟四人,大伯家没有孩子,家中老人做主,从小就把他过继给了大伯家。
    父亲找到他时,他有些不情愿。理由很简单,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天天爬上爬下打扫卫生、擦拭墓碑,有点磨不开面子。
    父亲没有发火,闷头很吸了几口烟,在门槛上磕磕烟袋想说话,却先红了眼眶,嘴唇蠕动半天,哽咽道:人家那么小的年龄,都能为咱死在这里,咱给人家守护好,也是应该的。只要咱老侯家有人在,就得守好这片陵墓。
    望着父亲坚定的眼神,侯传宇陷入沉思。兄弟四个,大哥在队上做会计,三弟参军去了部队,四弟年龄还小,如今父亲年迈,疾病缠身,自顾不暇。只有他能担起重任,他必须征求一下养父母跟新娶进家门的媳妇的意见,他们愿意不愿意让自己去呢?他心里没底。小声跟父亲说,等我回家说一声,可好?说完转身向家跑去。
    媳妇只说了一句,俺随你。就洗手做饭去了。养父母双双都赞成。自此,侯传宇接替了父亲,成为侯家第二代守陵人。每天巡视打扫陵园,是他必做的功课。      
    38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从大路到陵园有一条长200米宽4米的路,每天清晨,侯传宇都要仔细清扫一遍。晚上放了工,再在陵园巡视一遍。陵园里面的各个碑记,都要挨个擦拭一遍。
    侯小臣病情缓和时,也会来到陵园,一边看着侯传宇打扫,一边给他讲烈士的事迹。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侯传宇对新四军保家卫国、舍身为民的历史熟稔于心。
    平时他是守陵人,遇到有人来扫墓祭拜,他就是讲解员。辉山烈士的英雄事迹,经他口口讲述,被流传下来,直到辉山烈士陵园分配了讲解员。
   
    再次采访侯传宇,是在十天以后。立夏的晌午,阳光普照,暖风微燥。烈士陵园山脚下,侯传宇与几个年龄相仿的人,坐在树荫下聊天。
    与众人打过招呼后,我顺势坐在烈士陵园路边的石台上,随口说,这石台坐着真方便。
    人群中有人指着侯传宇接话道,这多亏了他出的点子。
    大概是看到我的疑惑,侯传宇接话说,搭台阶的时候,我插了句嘴,说这个样式的好,结实耐用,还方便人坐着歇歇。
听完他的话,我仔细打量了一下,高矮适中的石台,围住了登上烈士陵园的台阶,看起来肃穆隆重。两旁的树荫正好遮盖住石台。由于经常有人坐上去休息,石台光亮如新。
    于是我问老侯,在烈士陵园修复中,还有没有其他可行性的建议?老侯想了一会说,最顶端的台阶跟这些台阶不一样,是过去的老建筑。当初修复时,要扒掉重建,我给的建议是,老物件,能留就都留着吧,让老年人也看着熟悉。
    我特意走上去看看,顶端的一段台阶,保留了原貌,虽然凹凸的缝隙中,被添加进水泥,尽量让台阶看起来平整。保留下来的台阶,时代感很强,只看一眼,思绪万千。
    
    听说侯传宇跟人吵架了,而且不止一次,严重到差点就动了手。
    第一次吵架,年代有点久,烈士陵园傍边有所忠烈小学,年久失修,泥台子的课桌塌了,有人搬了陵园碑石做课桌,临时过度一下。学生年幼不知事,用小刀在碑石上划刻。侯传宇急了,上前制止。声音急切嗓门高,家长知道后不愿意了。带着孩子找老侯,说老侯多管闲事,吓唬小孩。
    老侯梗着脖子上前;这闲事,我管定了。只要俺姓侯的有人在,谁损坏烈士陵园都不行。
    看到老侯的耿直,学校领导也意识到了错误,抓紧时间赶工赶点,做好了课桌,快速替换下碑石,放回原位。
    听说第二次吵架更严重,我笑着请老侯自己说说咋回事。
    老侯低着头闷声闷气;上级拨款买来沙子水泥,要修复陵园。有妇女夜晚上来搬砖,说是要搭锅台。你说我怎能看着让她搬,俺俩吵起来,她上前骂人还想动手。要不是有人拉着,我就动手了。
    听到这里,我竖起大拇指;老侯你做的对。
    烈士陵园修复期间,老侯白天干活,晚上在烈士陵园里面,铺张席子,睡觉都守着。
    家族中有思想封闭的老人,好心提醒他,晚上不兴睡在墓地里,对你身体不好。
    他坚定地回答:陵园里睡的都是为了咱牺牲的烈士,就是保护咱老百姓的。”
    就为了父亲的一句“只要咱老侯家有人在,就得守好这片陵墓。”侯传宇一干就是38年。
    
    时间一分一分的走,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家里家外,琐事比树叶还稠,转眼间,20多岁的侯传宇被时间打磨成了老侯。
最初父亲侯小臣守陵时,是满腔热忱义务付出。十年之后,国情稳定,政府发给侯小臣每个月几块钱的补助。虽然随着经济发展,补助也在适当的增加,但跟当时的人均收入比,补助很少很少,根本不够补贴家用。
    1984年,因当时的特殊原因,侯传宇接替父亲守陵,没有政府补贴。为了完成父亲的嘱托,他选择自愿坚持守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一守,就是八年。时间进入九十年代后,政府每个月给侯传宇发放工资。
    说到这,侯传宇学了父亲当年的一句话,本身俺就不是为钱守的,政府给不给,俺都要守下去。
    老侯也有顶不住的时候,老婆走的早,一双儿女已慢慢长大,转眼就到了儿子说亲娶媳妇的时候。老侯东拼西凑借钱盖了房,给儿子说了亲。媳妇娶进门,可欠的账终究是要还的。
    单一化的农村,几乎没有就业机会,只能外出打工。四口之家,女儿年纪小,儿子跟媳妇新婚燕尔,烈士陵园无人打理,老侯心里盘算了很久,还是准备外出打工。
    临行时,他找到儿子,再三嘱咐,要守护好烈士陵园。得到了儿子的保证后,他踏上了打工的列车。
    在外地的老侯,很快找到了工作,正式开启打工模式。没几天,就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说忠烈祠的钥匙,被有关领导收走了。
    老侯仔细询问儿子后得知,儿子年轻贪玩。几次趁着没活时,找人打闲牌,没顾上扫烈士陵园。领导知道后,锁了忠烈祠门,拿走钥匙,说烈士陵园只有交给老侯,他才放心。
    老侯放下电话,没有犹豫,当天动身返回。
    领导看到老侯的第一时间,就把钥匙递出去说道,等你儿子再成熟一点,再接替你,现在,烈士陵园还得要你守。
    自此,老侯彻底打消了外出打工的念头,踏踏实实,安安心心,每天守护着辉山烈士陵园。
    2018年4月,侯传宇入选“亳州好人”
    2021年4月,侯传宇入选“安徽好人”
    2021年7月,侯传宇入选“中国好人榜”
    八
    2020年的一天,在烈士陵园打扫完卫生,回到家中的老侯,突然头晕脑胀,一边手脚不听使唤。他想去医院看看,抬腿没走两步,就倒在地上起不来。周围邻居看到,帮忙打了120急救电话。经过医生确诊,是脑梗,必须立即住院修养治疗。
    病情稳定了,医生建议回家治疗。出院后的老侯,半边身子麻木,胳膊弯曲,腿脚无力,走路困难。看着为照顾自己,从外地赶回来的儿子跟媳妇不离左右的照顾他,老侯还是开心不起来,天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
    好在儿子明白他的心结,跟媳妇俩人,一左一右搀扶着老侯,来到烈士陵园,扶老侯坐好。儿子二话没说,带着媳妇动手开始打扫卫生,看着儿媳细心打扫,老侯心里有了主意。
    回到家中,老侯把儿子儿媳叫到跟前,直截了当提出,让儿媳接替他,做侯家第三代守陵人。儿子满口答应,并跟媳妇打趣,好好干,不能偷懒啊。
    刘红丽,侯传宇的儿媳妇,侯家第三代守陵人。40多岁,中等个头,麦色皮肤,浑身散发着利落干练。
    前些年,她随丈夫在外地做生意,收入不错,有了些积蓄。如今一双儿女在外地上学,正是花钱的时候。但是这些都不重要,用公公的话说,老侯家,守好烈士陵园是最大的事。
    作为儿媳妇,她心里早就把守护烈士陵园当成自家最重要的事情。自从嫁进侯家门,这么多年,公公风里来雨里去,每天悉心打理陵园。刘红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公公提出让她回家接替他守陵时,她二话没说,痛快地答应下来。
    自此刘红丽成了侯家第三代守陵人,每天早起晚归,巡查打扫烈士陵园,成了她每天必要的工作。
    当我问起儿女们的看法时,她利索回答:俺爸说了,只要俺姓侯的有人在,就有人守护辉山革命烈士陵园,儿女也是这个意见。
    有了第三代守陵人,侯传宇该回家养老了吗?绝对不可能。只要还能动,只要有口气在,不让他去烈士陵园转转看看,能把他憋坏了。
    病情稍有见轻,就让儿媳妇开着三轮拉着他去烈士陵园,像父亲当年看着他一样,看着儿媳妇打扫卫生,擦拭碑文。
    多数时候,老侯都是拿着马扎,在台阶上静静地坐着,不说话,一坐就是半天,看松柏树干笔直,看碑林屹立高耸,看路边大树枝叶茂盛,生机勃勃,这里是他要守护的地方,一生都要守好。
    九
    辉山烈士陵园山脚树荫下,聊天的人群,年龄相近。可聊的话题也多。无论什么话题,最后的走向,都能到达时代变迁的感慨。用科技发达,说明现代人的福气,对比出自己早些年的艰辛,表达心中的不甘。
    一个老人感慨道:“想想咱那时候真苦,天天干累活,夏天积肥冬天挖沟,家里还穷的吃不上饭。看看现在的年轻人,真享福,开着小汽车,玩着手机,天天有饭吃,顿顿还想吃好的,唉!咱那时候咋没有这个福。”
    旁边有人接话;谁说你没有福,看看埋在陵园下面的人,他们打跑小鬼子,建个新国家,现如今换来你坐凉快地里聊天,谁能说你不滋润?你说你可有福?
    就是就是,他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光想跟现在年轻人比。就不看看科学进步的快,现代人当然要比过去人有福,以后的人,保准比现在人还要有福呢。
    老人为了加强自己的观点,有意识提高嗓门。
    我抬头看向烈士陵园,两旁的翠柏,松针锋利;陵园中,碑石庄严肃穆;远处田间,麦穗渐黄,丰收在望。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个民族的振兴,离不开壮⼠的奉献;⼀个民族屈辱的洗刷,离不了烈⼠的⾝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正义事业史册上!
    当年侯小臣的一句承诺,换来侯家三代人守护辉山烈士陵园77年,77年的风风雨雨,28105天的坚守,需要多么强大的精神动力,多么强大的毅力。
    追忆革命先烈,更要感谢那些为烈士陵园付出的守陵人,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