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是时代给予我发展的机会,是公司给予我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省劳动模范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东升公司数百名兄弟姐妹们!”
——王士祥
二十七年前,安徽省蒙城县许疃镇一位青年农民追随梦想踏进东升公司,斗转星移,汗水浸透来时路,奋斗敲开创新门,他用自己的执着和坚守完成了人生的一次次华丽蝶变。——题记
从农民工到首席技工
1995年8月的一天清晨,阳光穿透薄云火辣辣地照在安徽省蒙城县城关镇东南部一片即将开发的土地上,远处高高的水塔下人们排起了一支长队,从原蒙城县牛羊肉加工厂一个车间脱胎而生的东升食品公司正在招收冷藏车间搬运工人。
二十五公里外,蒙城县许疃镇王老村一个普通农民家里正在进行激烈的家庭辩论,爸爸、妈妈和哥哥正在为王士祥的前途争辩得不可开交。家里人多、地多,哥哥刚买了四轮拖拉机,让邻居们刮目相看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他们不同意王士祥进城当搬运工。20岁的王士祥沉默不语,从机电培训班毕业后,他一直想从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王士祥的沉默让家人们感到窒息,他们只好同意王士祥去城里试试自己的命运。
从王老村步行到赵集,再乘坐农班车到城里,王士祥急匆匆赶到东升食品公司时,招聘工作即将结束,王士祥赶忙递上自己的简历。身强力壮、忠诚老实、有文化懂技术的王士祥被公司招聘人员一眼看中留了下来。
冷藏车间工作环境差,王士祥每天在零下20℃的冷库里从事进出库搬运工作,夏天也要穿上厚厚的棉衣。由于劳动强度大,没有从事过重体力劳动的王士祥每天都累得头晕脑涨、腰酸背痛,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刚来公司时,我的工资就200来块钱,但我喜欢这项工作,工作踏实干劲很足。”谈到当年刚参加工作的情景,王士祥的内心充满自豪。
公司刚投产,规模小,资金少,并没有专门的机修人员。王士祥是个勤快并且好学的年轻人,冷库里一些简单设备坏了,他就主动承担起修理的任务。
随着公司规模扩大,生产量激增,公司制冷系统频繁发生故障,每次处理都要几个小时,不仅耽误生产,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公司都是请外面的技术人员前来维修。王士祥说,当时他的工资才二百块钱,公司请人维修一次制冷机就要八百块钱。
为节约成本,及时解决运行系统故障,1996年东升公司开始组建自己的维修队伍,扩建机电车间,招收机修人员,王士祥预感到自己多年学习积累的机电知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第一时间报了名,经过考试考核,如愿以偿地进入了机电车间,成了一名梦想已久的制冷维修、操作工。为了尽快掌握维修技术,王士祥每次都趁着外来技术人员休息的时候,把刚维修好的制冷机拆开,查看制冷系统故障的处理工艺,然后又悄悄地重新组装好,摸索经验。由于肯学习好钻研,王士祥很快掌握了制冷系统维修方面的技术并成功地帮助企业解决了一些设备运行故障。由于工作积极肯干,王士祥一次次被公司评为 “先进个人”。
新企业需要有一技之长的新工人,新工人需要新的技术武装自己。王士祥从此开启了他边工作边学习边考证的极限模式,他先后考取了压力容器操作证、肉品品质检验员证。从生产一线工人到制冷操作工、压力容器操作工再到从事机械维修相关工作,多年来不管从事什么工作,王士祥都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到极致。
2002年公司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扩建了新的生产车间。作为公司的技术保障部门——机电车间班组迎来了新的负责人,由于工作业绩突出,王士祥被提拔为机电车间班组长,成为公司的首席技术工人。
“土发明”产生了大效益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生猪屠宰行业机械设备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自动化水平低,设备故障率相对较高。怎样才能改善生产线运转效率,提高产出率,作为公司机电部门负责人,王士祥感觉到重任在肩,他带领公司机电班组工作人员走上了对生产设备的改造、创新之路。
“公司运转的前几个年头,我比较担心屠宰车间落猪器出问题,它不但影响生产效率,还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以至于很多员工都不愿意在落猪这个岗位工作。”东升公司总经理戴桂银说,落猪器的升级改造成了当时公司迫在眉睫的问题。
所谓“落猪器”,其实就是毛猪从屠宰流水线上落下后,要采用相对应配重才能让接猪轨道回位,由于每头毛猪重100多公斤,其下落瞬间会有一个很大的拉力,原先屠宰车间落猪器采用的是钢丝绳连接,一两天钢丝绳就会断掉一根,钢丝绳拉断的瞬间像箭一样飞出,很容易伤到旁边的操作工人,换一根钢丝绳又需要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落猪岗成了风险高效率低的工作岗位,很少有人问津。
戴桂银多次找到王士祥了解落猪器改造升级情况。王士祥感到压力山大,脑海里天天都是落猪器运转的画面。有一天,他仔细观察公司车辆弹簧减震器,从中受到启发。把车辆减震的原理应用到落猪器上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灵感一动,他把废旧设备上的弹簧一个一个拆下来,给流水线做了一个减震装置,安装使用后效果非常明显,一个月才换一根钢丝绳。
精益求精是王士祥的性格特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分析对比,他考虑到链条比钢丝绳更耐用,又把钢丝绳改成链条,改成链条后一根拉绳可以用两年。日宰1000头生猪流水线通过技术改造手段实现了产量翻番,既节省了人力,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生产率,每年为公司年创造利润80多万元。
“今天公司隆重召开表彰大会,表彰王士祥同志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精神,今后这个装置就命名为“士祥”落猪器,希望更多的员工向他学习,为公司生产设备改造更新作出自己的贡献。”表彰大会已经过去好多年,公司董事长代修珍铿锵有力的讲话,全体职工雷鸣般的掌声至今还在王士祥耳边萦绕。“对我个人是一种激励,对公司技术人员也是一种激励。”从那以后,公司里掀起一轮学习技术、改造设备、创新方法、提高效益、促进发展的热潮。王士祥无疑是这场技术创新的带头人。
王士祥不爱说话,却总能给同事们带来惊喜。不久,又一个“士祥”牌设备再次出现在全体职工面前。
制冷设备是东升食品公司的心脏,也是能耗比较大的设备。当时,水是东升公司制冷设备的制冷介质,而皖北地区水质硬,碳酸钙含量较高,冷凝器里的水受热后经常结厚厚的水垢,影响换热效能,致使制冷设备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公司能耗显著增加。
“当时大多采用化学除垢方法,用强酸去清洗,化学除垢对冷凝器损伤比较大,设备的防锈层容易被破坏,一般两至三年时间设备就会被腐蚀地无法使用。”
换一套冷凝器需要几十万元,对刚成立不久的东升公司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如果不及时处理冷凝器结垢问题,还可能出现漏氨的安全隐患。怎样才能找到一个花小钱办大事的好办法呢?王士祥天天蹲在冷凝器旁观察,疏通管道的管道疏通机启发了他的灵感。能不能通过这个原理,用钢筋杆焊上钢刷,用电动机带动钢刷转动除垢呢?这样既省人力又省物力。于是他动手制作一台电动除垢机,投入使用后效果非常好。公司再次召开表彰大会把这个设备命名为“士祥”冷凝器除垢机。当他急匆匆地赶回家想把这件喜事和家人分享的时候,才知道大儿子自己在家,因无人看护碰倒了热水瓶,烫伤了胳膊。王士祥感觉到很愧疚,自己把精力全部放在工作中,忽略了对家人陪伴,但是自己已经走上技术创新这条道路又咋能回头。
2013年,干净卫生的猪蹄产品走俏市场。东升公司决定对猪蹄产品进行二次初加工和清洗,而市场上却买不到适合的成型打蹄机。王士祥发动机电车间人员找来了一台原先宰鸡车间不用的打鸡胗设备,调试后,清洗效果不错。但由于猪蹄的块头和硬度都比鸡胗大,造成设备上的胶棒经常损坏,增加了维修成本和工人的工作量,这就需要找到一种既能清洗好猪蹄(不能打烂)又便宜耐用的材料作为替代。王士祥从节约成本的原则出发,经过反复试验,最后找到了一种价格更低的替代材料,使用效果不错,而且材料不需要购买。
随着生猪屠宰量的逐年增加,屠宰车间购买了一批新的拍打机,经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胶条陆续断裂。如果从厂家购买新的胶条更换的话,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王士祥带领团队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一种可行方案,用12号丝杆做轴,用5号镀锌扁铁焊接在15号镀锌管上做连接件,用分割车间更换的输送带切成条状做胶条,安装使用后,效果比较明显,而且材料可以利用现有材料改造,不需要花钱购买,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约10万元。
在试验改造打蹄机和拍打机的过程中,王士祥带领机电班组经过多次的失败,他们也曾气馁过,也曾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挺了过来,直到取得成功,达到了变废为宝,提升产品质量的目的,每年还为为公司节约资金100余万元。
王士祥说,他最大的快乐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了设备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者
2000年前后,东升公司的制冷压缩机经常发生“液击”现象,损坏设备、耗费能源。王士祥下定决心要搬掉这个阻碍企业正常生产的拦路虎,他废寝忘食仔细钻研,最终结合实践经验改造了制冷机冷冻机油回用系统,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经过改造的制冷系统故障率减少了,制冷效率、稳定性和安全性都得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他还利用分时电价政策,合理调整生产和销售发货时间,让企业避开高峰用电,为公司节约运行费用几百万元。
后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东升公司决定动工兴建第二个生产污水处理升级改造工程,提升公司环境保护的档次和水平。为不影响生产,减少费用开支,他边学习边实践,突破了多项技术难题。他身先士卒带领团队夜以继日连续奋战36小时改造公司污水处理设备,使污水处理工程在最短时间内顺利完工,公司污水能够稳定达标排放,为公司解约费用200余万元。成绩的背后隐藏着王士祥很多的无奈,当时他的父亲生病在县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王士祥只能在晚上抽空去看一眼,陪老人唠唠嗑,等老人入睡后,悄悄离开,回到工地继续工作。
在水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方面,王士祥也进行了大胆探索,他牵头实施的中水回用改造工程投入使用后,中水实现了循环利用,公司每年节约用水20余万吨。
搞发明创新就要熟悉流程,王士祥经常深入一线现场操作,有时为了解决一个难题,反复琢磨反复试验,并经常跟设备生产厂家沟通,提出很多改进意见,让设备更好用,性能更稳定。
创办劳模创新工作室
“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企业的创新驱动力也需要注入新的血液容纳和接受新的思想。”
为了给公司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王士祥在公司领导支持下成立了“王士祥劳模创新工作室”,吸收爱钻研、勤动手的职工到工作室学习。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他带领创新工作室成员进行技术研发的成果,先后申报了二十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其中节水装置、香肠切条机、节能型肉末加工装置等多项技术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2016年王士祥获得“亳州市劳动模范”,2022年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徽省劳动模范”他对新入职的员工关爱有加,把技术和知识倾囊相授,努力把他们逐步培养成各个岗位的技术骨干。多年来,他带领团队攻克了近百项技术难题,在生活中,他也是一个热心肠,乐于帮助同事朋友,及时为他人送去温暖,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为“王大哥”。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王士祥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有27个寒暑,他和班组、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省、市荣誉和各类奖项10余次:2004年获得省百万职工“十五”发展创新工程先进集体、2006年获得亳州市学习型班组、2007年获得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2011年获得安徽省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2014年获得安徽省工人先锋号、2017年他所在机电班组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随着公司的壮大和业务的拓展,东升公司在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投资兴建了年产100万头东昕生猪屠宰项目,公司任命王士祥负责生鲜事业部管理工作。2017年东昕生猪屠宰项目试生产时正值春节前夕,他从东升紧急抽调几名技工,又从亳州当地招聘一批工人,从调试流水线正常运转,到投入生产和技术培训,他全程跟踪监督指导,一刻不敢松懈,保证了项目顺利投产,最终确保了亳州春节市场市场供应,他的团队也获得市政府和园区领导的高度好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普通工人到公司首席技工再到成立“王士祥劳模创新工作室”,他以自己持之以恒的精神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常的事迹,体现了专业过硬、爱岗敬业、视野开阔的新时期劳模的优秀品质。